中国工程院院士:立国之本,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传感器?

我国光学奠基人、著名学者王大珩先生有个著名的论断:传感器是工业的基石、性能的关键和发展的瓶颈。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主要瓶颈实际上是传感器。


本文来自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的专访,主要阐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及其与传感器产业的关系,文中提到一比较尖锐的问题,譬如重大项目需要用到高温压力传感器,你用国产的,出了问题,你要担当责任,买国外的出了问题没事。


文末,尤政院士建议传感器应上升到国家战略,认为靠市场规律中国传感器产业很难发展起来

1.传感器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因为传感器不是靠市场规律就可以做的,需要国家行为和市场行为结合起来,这是传感器行业的特点。2.把重点突破和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相结合,既需要世界知名的百年老店,同时为提高我国整体传感器的水平,也需要有若干专精特小企业共同支撑。3.进行市场竞争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在国内若干地区建立若干基 地,进行人才培养等。传感器不好做,需要联合。

1 我国制造业的特点 


1.1 中国制造的新环境和新使命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我国非常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从习近平总书记到李克强总理的很多论述中,讲了工业化的重要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以及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也讲了打造实体经济的这一根本基础。


1.2 我国制造业的三个历史阶段 


我国制造业曾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如图1),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期到 1978 年,即改革开放前,我们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形成了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


这还是很重要的,因近年来东欧经济崩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而我国有一套独立完整的体系, 例如从材料、加工一直到装备是齐全的,我们什么都不缺,而东欧一些国家当时受前苏联影响,只能生产某个中间部分,因此经济受到制约,所以当时老一辈革命家还是非常英明的,我们才发展到今天。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到 1990 年,我们告别了工业产品短缺时代, 即买东西再不需要券了,而俄罗斯有些地方至今还是凭券供应。


第三是 1990 年以后到 2010 年,此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1.3 目前制造业大而不强,不可持续发展 


2010 年以后,我国在世界制造业的比重占第一位,成为工业制造的第一大国。但我们还要看到,我们的制造业大而不强、不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

原因之一是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比较薄弱。尤政院士是搞卫星的,曾听总装部长介绍,我们卫星 85%实现了国产化,但是还有 15%没有国产化的部分,花费了 80%的钱。


第二,我们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去年尤政院士陪院长去了郑州富士康,郑州富士康有 30 万人,一年生产 1.5 亿部手机,但利润只占到 整个利润价值的 5%多一点,可见几十万人创造的利润很低。


第三是生产经营效率不高。2011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只有 21.5%, 而世界发达国家往往在 35%以上,可见差距比较大。


第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们基本上是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 型企业,而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密集型的企业太少了。最近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波音公司的产值中,服务型制造业的产值占实体型制造业的产值比例约为 6:4,可见波音服务型比例很高,超过实体制造经济。


第五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中国制造和低质量可能是划等号的。所以习总书记讲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量转变很重要,其他国家可能不存在这个问题。


另外,我们国家制造业的的战线拉得比较长,从 20 世纪的 50 年 代到 21 世纪初都有。一位领导人曾说,外国人到中国来访问,去看什么经济,看你到什么地方,到了好地方,像欧洲;差的地方像非洲。这说明我国地域差距特别大,很难用“工业 4.0”还是“工业 3.0”,就能把中国的经济全部能够拖动,这还是要跟中国的国情来结合。

1.4 面临三个新的国际问题 


第一是发达国家的高端制造业回归本土。去年美国公布了美国制造业振兴的计划,很多高新技术的研究机构不再像以前公布规划了,实际上我们很多的研究以前是跟踪型,现在美国在前面走着却把灯关了, 就等于我们前面看不到美国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摸 索、探索新技术。


第二,发展中国家低端制造业成本竞争的优势特别明显。所以近来在东莞的很多企业,设备刚到就封上了门,又转移到越南和印度去了。因为以前这些高端制造业对于劳动力的依赖性还是比较强的,我国是中等水平的制造业者特别多,因为我们的大学毕业生特别多,而之前的制造业对人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在中国社会比较适合,而现在机器人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对人的依赖性在下降,那么更低一点层次的人也可以从事制造业。因此有些制造业往东南亚/越南转移,相当于釜底抽薪。


另外我们国家的发展最后还要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以前发 达国家的重要发展期里,也是以资源和环境作为代价的,但是在现在 的条件下,中国要发展是不可能去走这样的路的,这也是面临的新问题。所以我国制造面临着内忧外患。


1.5 中国经济的利好因素 


但是我们也非常有信心中国的经济能够发展好,主要也有三条理由。


第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机会窗口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动力革命,第二次革命是电子革命,这两次革命中国都处在很贫困的时期,是一个看客,我们在慢慢跟。


那么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而且尽管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还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我们的信息业比较发达,所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中国客观上还是完全有成为强国的机遇。

第二,我们的城镇化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我们现在有 2 亿城市人口与 2 亿城镇之间的人口,其他就是农民了,城镇人/城市人和农民最大的区别在于消费结构,农民主要是消费自留地,稍微有一点点消费就够了;而城镇/城市人要消费工业品。


预计到 2020 年, 我们的城镇人口可能会翻一倍,将来达到 8 亿,因此比现在的市场要 翻一倍。这么巨大的市场为我们工业的发展会带来重要机遇。


例如,在上一次经济危机时,德国之所以能挺过去,主要是通过汽车工业救了德国经济,所以很多国家和中国形成战略合作,看中的是中国巨大 的市场,如果我国巨大的市场对我国的经济没有推动,我们就失败了。


所以内在发展是我们把握机会的一个重要砝码,马凯副总理听取尤政院士的“中国制造 2025”汇报时指出,你们有那么多指标,我最关心的一个指标是到 2025 年时,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能不能用上中国 60%的机床?因我们现在的机床对我国的最大制造业——汽车业贡献率不到 5%。


为什么?就是我们的车床无故障工作时间是 700~800 小时,国外是 9000 小时,所以别人的车床一年修一次,我们的每个月都得修。假设一分钟一辆车的过程是不太可能的,从经济角度不可能用你的。


那么, 为什么中国的机床只有 800 小时?因为关键的核心基础件——电机、轴 承等是别人的,别人的技术数据我们没有,你怎么有信任呢?所以这是我们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市场的角度来带动我们的实体经济,包括物联网等。


所以在传感器行业,传感器的同仁要团结起来,把中国制造的传感器搞上去,才能真正借助于物联网的成功,使我们的市场走到世界的前列。

来源:传感器专家网


相关新闻
森瑟科技即将亮相 2025 中国工业设备智能运维大会暨创新成果展
4 月 16 日至 18 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主办的 “第四届中国工业设备智能运维大会暨创新成果展” 将在杭州盛大召开。届时,深圳市森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携前沿产品与技术精彩亮相,展台号为 B42。
2025年04月08日
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盛大开展,森瑟科技闪耀登场
​2025 年 3 月 31 日至 4 月 2 日,第三届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Sensor Shenzhen)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盛大开幕。作为中国感知领域覆盖面最广、产业链最全面的展会,本届 Sensor Shenzhen 再次成为行业焦点,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众多企业与专业人士。
2025年03月31日
森瑟科技诚邀您莅临深圳国际传感器展会
2025 年 3 月 31 日至 4 月 2 日,备受瞩目的 “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 即将盛大启幕,这无疑是一场汇聚全球前沿传感科技与创新应用的行业盛会。
2025年02月21日
森瑟科技2025年春节假期安排
尊敬的合作伙伴及全体员工: 大家好! 感谢所有同仁及合作伙伴一直以来对森瑟科技的辛勤付出和全力支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放假通知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现将我公司2025年春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2024年12月24日
《森瑟科技与开拓精密共赴军民两用科技装备博览会》
2024 年 12 月 4 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3 号馆 VIP+D708 展位,一场备受瞩目的军民两用科技装备博览会盛大开幕。森瑟科技,作为一家自主可控的国产化传感器公司,受合作伙伴开拓精密的盛情邀请,共同参与此次盛会。
2024年12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