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传感器外壳都使用金属封装?

1. 电磁屏蔽(EMI/RFI防护)

  • 抗干扰:金属(如铝、不锈钢)是良导体,能有效屏蔽外界电磁场(如无线电波、电机噪声)对传感器内部电路的干扰,确保信号准确性。

  • 防止信号泄漏:金属外壳可抑制传感器自身产生的电磁辐射,避免影响其他设备(尤其在医疗、航空航天等高敏感领域)。

2. 机械强度与耐用性

  • 抗冲击/振动:金属(如钛合金、钢)比塑料或陶瓷更能承受物理冲击、振动或挤压,适合工业、汽车等恶劣环境。

  • 密封性:金属封装可通过焊接或压接实现气密密封,防尘、防水(如IP67/IP68等级),适用于户外或腐蚀性环境。

3. 热管理

  • 散热性能:金属的高导热性(如铜、铝)帮助传感器快速散热,防止高温损坏敏感元件(如功率传感器、激光探测器)。

  • 温度均匀性:金属外壳减少局部热应力,提升温度传感器的测量一致性。

4. 环境适应性

  • 耐腐蚀/耐候性:不锈钢或镀镍金属能抵抗潮湿、盐雾、化学腐蚀(如海洋、化工应用)。

  • 宽温区稳定性:金属在极端温度(-50°C至200°C)下形变小,保护内部结构。

5. 气密性与防潮

  • 真空或惰性气体封装:金属壳体可抽真空或填充惰性气体(如氦气),保护光学或MEMS传感器免受氧化(如光纤陀螺仪)。

6. 历史与工艺成熟度

  • 传统工艺优势:金属封装技术(如TO型封装)在半导体行业应用多年,成本可控且可靠性已验证。